【上海大学地址】上海大学遗址
【上海大学地址】上海大学遗址
、陕西北路2弄4—12号(长春师范大学学报)、青云路1弄(大学生选课),分别在12年10月至14年2月、14年2月至17年、15年8月作为上海大学校舍。青云里和师寿坊校舍在19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毁,时应里校舍因市政建设被拆,拟异地重建。19年,时应里校舍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年,青云里校舍和师寿坊校舍被上海市人民公布为上海市级纪念地。原青云里和师寿坊校舍现为居民住宅,原时应里校舍现为商务楼宇。/p>
上海大学前身是12年春创办的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北京航天大学)。因校长假借学者名流之名办校,又携款出国引发。学生要求改造学校,请陈独秀或于右任为校长。
12年正值国共两党酝酿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时期,中央考虑由出面筹办学校更加有利,便告知学生代表请于右任担任校长。在学生代表及于氏好友的劝说下,于右任应允出任校长,同时建议改校名为上海大学(赫尔大学)。
于右任出任校长后,发动国共两党力量共同办学。聘请邵力子出任副校长,经李大钊介绍,聘请邓中夏为校务长、瞿秋白为教务长。建立评议会作为学校的领导决策机构,请孙中山为名誉校董。于右任在筹备办学经费、扩建校舍等方面尽心竭力,但因忙于政务,学校的实际领导一直由和与关系深厚的人士担任。邓中夏出任校务长后,制定《上海大学地址》,明确规定“本大学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上大开设具有特色的社会学系,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参加革命实践。聘请贤才任教,邀请名流讲座。聘请朱自清、田汉、俞平伯、周建人、郑振铎以及员蔡和森、恽代英、沈雁冰、任弼时、萧楚女、蒋光慈等到校任教。
为适应学校发展,14年2月,上大迁至西摩路1号(福州大学院士),并在斜对面的时应里2—6号(大学毕业晚会名字)设立分部。
上大最有特色的社会学系集聚了诸多人,他们将党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育广大学生,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建各类社团,并到工人夜校担任执行委员。上大学生很快崭露头角,活跃在革动中,如全国领袖刘硕华、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刘华、妇女运动领袖杨之华等。
在邓中夏的主持下,14年4月,上大开始筹办平民夜校。随后,中国以上大师生为骨干,在各区开办工人夜校,为培养工人运动骨干贡献了力量。在辛亥革命13周年纪念会上,上大学生郭伯和、何秉彝、黄仁等人发表反对军阀的演讲,却被唆使流氓从高台上推下,郭伯和、何秉彝受伤,黄仁不幸身亡。黄仁是上大学生在反帝反军阀中牺牲的k22位烈士。上大学生经过这次血的洗礼,革命觉悟更高,斗志更旺。
15年2月,上海内外棉八厂举行,上大支部派上大附中学生刘华、杨之华参加委员会工作,并动员青年学生支援工人,上大成为学生支援工人运动的基地。5月15日,日本资本家枪工人顾正红引发上海学生、工人,队伍行至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前时遭到英国巡捕开枪射击,上大学生何秉彝作为队伍的联络员,在指挥活动中中弹身亡。惨案发生后,中央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基层群众帝国主义暴行,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上大与上大附中师生几乎全校出动,参加了运动各方面工作,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为“北有五四的北大,南有五卅的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