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大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海河大学

海河大学

浙大论文造假事件迷雾利益之争还是学术腐败

昆明理工大学统一身份认证平台2024-05-05海河大学舟山的大学

浙大论文造假事件迷雾利益之争还是学术腐败

   第三篇涉嫌一稿两投。经查证,作者投稿后,接到期刊的一封邮件表示同意接受,但此后拖了一年没有刊登。作者又将论文投给另外一家期刊,结果两家前后都刊登了这篇文章。这些有来往邮件为证。论文刊出后,他曾联系出版社撤回,没有收到回音。最近又写信出版社撤回论文,还是没有回音。

   第四篇是涉嫌片有问题。该文章与一篇涉及贺海波一稿两投的论文在不同注下用了相似的。经药理学专家鉴定两篇论文中的是相同的。

   根据所提供的14天和4周实验原始资料,实验4周时有相应的一组完整,能够替代现有文章雷同片的功能。据此分析贺的文章没有使用4周的,错用了14天的;两篇文章的柱状,在数据上的确非常接近,但是相应的mRNA结果有细微的差异,尤其是第2、3泳道的β-actin是有差异的。因此该文章本身未发现学术不端行为。

   另外有两组文章涉嫌中英文一稿双投。这两篇论文先以英文发表在国外期刊。英文论文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作者是李院士的博士后。该博士后在到新单位时,将同样两篇文章以中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并在没有征求李院士的情况下,将李院士擅属为中文稿的阿尔斯特大学作者。作者承认刊发中文前没有经过李先生的同意。

   西北大学桃园校区:从博士开始算起,贺海波从事学术工作也有很多年了,但是造假集中在2007~2008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今后有哪些措施来杜绝?

   杨卫:这个实验室一共发表了20多篇文章,现在查出其中十几篇有程度不同的学风问题,这个实验室的学风和管理确实存在问题。应该说,学校相关的措施、制度都有,就是贯彻执行不到位。

   2004年学校就出台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对教师、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在进行学术活动时提出了应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情节和后果轻重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目前学校成立了由学校常务副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术道德问题调查组,负责对涉嫌违反学术道德的教师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学校。

   还有一个思路已经提上议程,对新教师、博士后的管理教育工作要加强,即从教育角度来编制一个正规、明晰的程序,一年对新教师进行一次培训,新入站博士后每三个月接受一次管理制度培训。另外,如通讯作者应负什么样的责任等内容也要普及教育。

   苏州大学考研难吗:李连达院士主要挂职的这个药理学实验室最近几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贺海波事件是否响到课题研究?

   杨卫:药学院只有多名教职工,成立初时实力相对较弱。2004年李先生受聘为浙大药学院(湖北大学知行)院长,有关中药药理的这个实验室就是在那一年成立。应该说中药药理学这个实验室是从无到有建成的。药学院近几年发展是不错的,一级学科评价进入前5名,整体发展势头是向上的。

   这次事件的出现使该实验室的发展遭到很大挫折,小组的8位研究生都对发展前途有忧虑,整个组在最近几个月的期刊投稿都面临着由于不信任而遭到拒绝的局面,将来这些学生如何健康成长和获得学位是目前药学院和学校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目前还没有来得及和李院士就这个研究组的未来发展进行沟通。学校已经指定一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该组研究生,还有一位担任副所长的教师兼管这个小组。但是带研究生需要专业对口且水平高的指导教授。

   作为本次学术造假争端的一个“副产品”,复方丹参滴丸、以及生产它的天士力集团也将继续接受考验

   “我们正收集证据,准备起诉李连达。”天津天士力集团总经理李文在电话里的声音明显有些激动。

   起诉源于李连达近日的一番言论。今年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对媒体称,天士力集团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有效成分低,疗效差,同时存在严重副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上市已经有15年,是国内销量的复方丹参类药物,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为天士力集团的拳头产品。

   李连达此言一出,天士力的股票便接连两日下跌,2月5日下午宣布紧急停牌,以防止股价继续受挫。李文向《中国新闻周刊》浙江大学论文说,当天咨询复方丹参滴丸的客服热线快被打爆了,市场销量也出现下滑。

   尽管天士力集团所在地天津药监局在2月6日发布书面报告,否认了复方丹参滴丸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但关于复方丹参滴丸是否安全的疑云并未散去,一场学者与商人之间的口水战正日益升级。

   复方丹参滴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究竟多大?这是当下天士力集团和李连达的争论焦点所在。此前,李连达向媒体公布的这一数据为3.11%。天士力集团则坚称,李连达把不良反应发生率至少夸大了千倍以上。

   事实上,李连达的研究基于由天士力集团顾问祝国光主编的《国内大学排行榜》。在题为“复方丹参滴丸的毒副作用”的该书第15章中,祝国光综合了当时在国内刊登的篇学术论文中涉及关于丹参滴丸副作用的数据。

   这些论文包括钟忆周等2006年发表的《浙江大学论文》、王玉梅等2003年发表的《浙江大学教授》、杨国民等2003年发表的《浙江大学论文》等,作者均为临床生。这篇论文总共涉及服用丹参滴丸的病例数为例,其中有副作用产生的病例共1例。对这两组数据,李连达和天士力集团均无异议。分歧出现在如何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上。

   李连达的计算方法是,用1例除以,最后得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李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解释:“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从临床上得来的。比如100个病人吃这个药,如果有5个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就是5%。”

   而天士力集团则不赞同这样的算法。李文认为,1人出现不良反应,为14年在篇论文中收集的样本,并非一年得来的。他认为计算基数不应该是论文样本中的例,而应该是更多的消费者。

   天津药监局、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月6日联合出具了一份书面报告称,2004年到2009年间,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监测到7例复方丹参滴丸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其中2004年1例,2007年、2008年分别3例。2008年,复方丹参滴丸在天津市销售了2.28万盒,服用者.26万人次。天士力集团据此计算,复方丹参滴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到十四万分之一。李文由此认为,李连达的数据把不良反应发生率放大了00倍。

   截至大学几点上课时,国家药监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均尚未公布复方丹参滴丸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数据。

   激辩中,天士力集团突出说明复方丹参滴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是,作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药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复方丹参类药物在中国被广泛用作治疗心血管疾病,目前近0家药厂在生产片剂、滴丸等9个剂型的复方丹参类药物,使用人群达千万之多。但对于该药的副作用问题,众多制药厂均较少提及。

   复方丹参药物的副作用往往加注在说明书中。例如天士力集团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说明书上就不良反应做如下介绍:“药品无毒性,偶见胃肠道不适,停药后症状消失。”

   天士力集团总经理李文称,复方丹参滴丸在《克兰菲尔德大学》一书提及的1例中,有1例大都为轻微头晕头胀脸潮红、皮疹、血压升高、轻微胃肠道反应,均可耐受,无须治疗。余下的3例除一例为“罕见地血压升高”外,其余2例均为胃肠反应,停药后便自愈。

   为平息争论,2月5日,天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站首页发布了两篇安全性报告,一篇为天津药物研究院的《浙江大学论文》,另一篇为军事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P0酶系的诱导作用及其助癌作用研究。两篇报道均表明,复方丹参滴丸无明显毒性。

   李连达认为,济南大学教务处,临床病人多为1到2年长期用药,而实验用药为6个月(浙江大学论文),似不能完全反映出1到2年长期用药者的全部安全性问题;第二,大鼠与人体有种属差异,有时不完全一致,有时大鼠未发现毒性,但在临床长期用药中,可发现毒性。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即刊发报告称,该药临床发现可引起胃黏膜糜烂。

   《浙江大学论文》编辑部主任李焕荣也指出,目前关于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试验和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记录,将毒理学与临床毒副作用相结合的研究更少,亟须进行系统的研究。

   天士力集团总经理李文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复方丹参滴丸在国家药监局办理药准字号前,已经通过新药3期试验。

   一般而言,新药上市都要经过3期临床试验,分别有重点地测试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达国家甚至还要求在药物上市后,进行第4期临床观察,以进一步跟踪药物的毒性和有效性。

   李文称,复方丹参滴丸目前正接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江大学论文)的2期试验,试验结果将在今年公布。

   独立学者方舟子日前撰文指出,截至目前国内尚未任何一种中成药,通过标准严格的 FDA认证,以处方药的形式在美国销售。

   方舟子称,中药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初步临床试验(浙江大学论文)的准入门槛较低,只要向FDA表明该药物有足够的安全性即可,例如曾作为保健品大量销售、在其他国家被作为药物使用、做过动物试验等等。真正能够说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是大样本的三期临床试验,目前还没有一种中药或中成药在美国通过三期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