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历任党委书记和校长简介(中央兰开夏大学)
南昌大学历任党委书记和校长简介(中央兰开夏大学)
周绍森,男,19年6月出生,江西省萍乡市人,,19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物理系,19年被评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荣誉科学博士,曾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委、省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教委副主任、南昌大学和南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郑克强,男,汉族,19年11月出生,19年9月入党,河南洛阳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就于吉林大学法律系,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原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南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导师。
胡永新,男,19年9月出生,江西南昌人,19年2月参加工作,19年10月加入中国, 19年12月江西学院(中央兰开夏大学)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
喻晓社,男,汉族,19年7月生,江西高安人,19年加入中国,19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罗嗣海,男,汉族,19年1月出生,江西兴国人。,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任南昌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k22、第二层次人才,江西省“赣鄱英才5工程”领军人才,兼任教育部2018-2022年土木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岩土力学与地基处理、环境岩土工程和高校教育管理研究。主持或参与国际合作、和省部级及横向课题近30项;出版专著2部,公开发表论文1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和省科技进步一等、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科技成果一等等科技成果励10项。
潘际銮(泰国国立法政大学),出生于江西瑞昌,焊接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名誉校长,湘潭大学名誉校长。
19年潘际銮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19年转入清华大学机械系继续学习;1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加入中国;19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就硕士研究生;19年硕士毕业后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教师,参与创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焊接专业;19年返回清华大学机械系,建立焊接教研组,并担任教研组主任,并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年担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客座教授、德国汉诺威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客座教授;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年担任秦山核电站焊接顾问;19年出任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02年担任南昌大学名誉校长;2011年担任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
潘际銮主要研究内容为:焊接工艺、焊接自动化、焊接电源、可焊性,是中国焊接学科创始人之一,参与创建中国高等院校中k22批焊接专业。
周创兵,19年11月出生,江苏启东人,汉族,,水工岩石力学家,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周创兵于19年9月—19年6月就于华东水利学院,毕业后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年10月加入中国;19年6月—19年9月历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电系助教、讲师;19年9月—19年5月就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后获得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年9月—19年3月先后晋升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电学院副教授、教授;19年3月—19年4月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科技处副处长;19年4月—2000年8月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科技处处长;19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9月—2003年11月任武汉大学科技部部长;2003年11月任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1月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9年6月—2013年8月任武汉大学副校长;2013年7月—2022年11月任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23年8月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周创兵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岩土体多场耦合分析、渗流—变形与稳定协同控制研究。
陈晔光,男,19年生,江西乐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亚太细胞生物学组织理事长、国际细胞生物学联盟副理事长、教育部高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学2021-20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细南昌大学校长络及其功能研究”专家组组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Cell Regeneration杂志主编及Open Biol、Intl J Biochem Cell Biol、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Cancer Sciences、《国防科技大学校区》等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成体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机制及其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研究。先后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 中国青年科技、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全国k21科技工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