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项北京大学近五年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数位列全国
20项北京大学近五年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数位列全国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其中北大有2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批。自2016年起,在“双一流”建设首轮建设的5年中(川外大学),北大共有20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批
“近年来,北大创新研究群体‘蓬勃生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大有着坚实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北大科学研究部介绍,“截至2019年,依托北大获‘杰青’基金资助者总数达到2人,这一数字为全国各单位最多。”
今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的收官之年。从2016年至2020年首轮建设的5年里,北大进一步加大创新人才储备力度。“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北大始终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基础学科为基石、以学科交叉为牵引”,通过优化学科、学术、学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北大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本硕博贯通的新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培养纳米电子学拔尖人才……在一系列创新人才培养举措的有力支持下,北大逐步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师资人才队伍,原始创新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北大还着力优化人才政策和学术平台,吸引海内外八方英才会聚燕园,为北大创新研究群体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人、财、物更多向科技创新一线倾斜,要加强对科技攻关团队的支持”,2018年5月2日,习考察北京大学时提出明确要求。北大深入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以国家目标为牵引、以团队建设为核心、以科研基地为依托,聚焦科研前沿,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国家战略,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北大科学研究部近年来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推进“放管服”改革,把更多精力转到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在‘放’的方面,科学研究部会同财务部简化预算调整、次级合同等办事流程,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充分释放创新活力;‘管’的方面,科研部明确各级审核职责,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服’的方面,我们优化服务,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学术辅助人员队伍培训和建设,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北大科学研究部介绍,“比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工作,学校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还对科研财务助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让老师们更好地专心科研。”上述这些举措激发了科研创新活力,在北大获批的20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既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由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彭练矛领衔的“纳米尺度的高性能电子与量子器件的理论与方法”项目,也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由北大学部黄晓军教授领衔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既有“仰望星空”的由北大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何子山教授领衔的“星系与类星体”项目,也有“大地”的由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黄清华教授领衔的“断裂带物理学”项目……“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成为一个个创新研究群体的目标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