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致远至恒、务学悟真
苏州科技大学-致远至恒、务学悟真
苏州科技大学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香港中文大学专业与江苏省人民共建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高校、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长三角G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前身苏州科技学院于2001年9月由原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与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为建设部直属院校,19年筹建前身苏州建筑工程学校19年成立。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为铁道部直属院校,19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考研)。2000年两所学校的隶属关系同时划转到江苏省,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2016年3月,学校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石湖、江枫、天平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设有19个学院(部),开设个本科专业;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专任教师1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00余人,国际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19年,江苏省立苏州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私立常州中学土木科整体并入。
19年,电力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燃料工业部苏州电业土木工程学校整体并入。
19年,国家建设委员会致函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拟恢复原苏州城市建设学院。
19年,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江苏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和苏州市革命委员会联合发文上报国务院,提出在苏州恢复和建设苏州城市建设学院。
19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苏州设立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19年开始筹建。
19年12月,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正式成立,19年9月开始招生,成为中国k22所环保高等学府。
19年,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开设汉语言教育、数学教育两个本科专业。
19年,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上方山新校区建成,实行平门本部和上方山校区两地办学。
2008年,学校党委被授予“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获“2008-2009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称号。获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5年9月10日,苏州科技学院拟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事项,被列入教育部专家考察高校名单进行公示。
2016年3月21日,江苏省人民发布了省关于苏州科技学院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的通知(大学生毕业入伍),决定将苏州科技学院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同时撤销苏州科技学院建制。该校参与举办的独立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同时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2017年4月10日,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批准,决定共建苏州科技大学,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20年8月27日,加入“长三角G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并获准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前1%,6个学科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6个学科入选“十四五”省大学新生活学科。
哲学、世界史、数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史、物理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
艺术、城市规划、金融、教育、风景园林、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建筑学、翻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工商管理、工程管理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名家名师;国家“杰青”获得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k21获得者等人才工程入选者余人;省“3工程”第二层次在内的各类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近0人;省“双创团队”在内的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1支。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19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9个专业通过高等学校专业评估(延边大学校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
城乡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风景园林、环境科学、工程管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历史学、应用心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觉传达设计、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环境设计、英语、音乐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与苏州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职业大学联合共建的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历史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金柱大学城专业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土木类(广州大学几本)、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大学清考)、建筑类(理工大学是几本)、英语、历史学、电子信息工程、环境设计、觉传达设计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建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材料实验教学与实践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等省级精品课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数学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城乡规划原建设成果
2011—2015年,学校先后获得中国音乐“金钟”(日本青山学院大学)金,中国民间文艺“山花”,“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专项赛金,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高知工科大学)一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以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和田师范大学)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第三名等一批国内、国际级项,共有0多个学生团队、10多人获得省级以上励。学校曾获教学成果一等1项、二等3项,获包括省教学成果特等、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一等在内的省级教学成果40余项。
2017-2021年,学生荣获中苏州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及铜、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国赛特等、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等项00余项。教学成果一等
:2014年何若全等人的20年磨一剑-k22与国际实质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项目教学成果二等:
2014年吴红耘等人的式理论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项目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k21研究生招生单位、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苏州科技大学“菁材”材料科学创新团队荣获首届“苏州青年五四章”提名。1
科研平台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包括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烟台大学专业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威海理工大学研究基地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个。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建筑智慧节能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纳热流技术与能源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实验室、江苏省生化传感与芯片技术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态道路技术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分离净化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苏州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江苏省精密铜管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无卤阻燃聚酯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苏州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现代测绘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
: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苏州市大数据与信息服务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微纳光电材料与传感器重点实验室、苏州市精密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苏州市虚拟显示智能交互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分离净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道路工程重点实验室、苏大学级别络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光学精密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微机电薄膜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建筑声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苏州市铜管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智能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申龙电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测绘仪器综合测试中心市级其他研究机构
:苏州市苏州科技大学的公共安全服务平台、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成果截至2022年3月,学校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项目、“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f4b重点f5b项目等项目近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项40余项;学术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00余篇,专利1100余项。
2011年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国家“9”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年均增长14%,省部级项目14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30项,市厅级1项。2014年学校科研项目到帐经费达到13万元,年均增长达12%;2014年三大检索学校署名的科技论文收录226篇,年均增长达25%。
2017年2021年,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项目、“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4b重点f5b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f4b重点f5b项目等项目2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项40余项;学术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00余篇,专利1200余项。
学校先后编制200余个小城镇规划,完成苏浙皖地区1000余个乡村规划。参与大量地方环保曼彻斯特大学在哪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配合省市2行动计划,参与完成地方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和修复等项目百余项,与佛山市南海区合作共建苏科大环境研究院。苏州乡村振兴研究院起草完成我国k21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体系。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创建了全国k21“乡村双创中心”。城市发展智库为中国智库索引f4b江苏大学位置f5b来源智库。
据2021年9月学校显示,学校书馆纸质藏书已达1.8万册,可访问电子书达7万种,订购中文期刊10多种,外文期刊101种;中外文数据库达个,自建数据库7个。涵盖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领域,尤以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历史学等省级重点专业以及校级重点专业的文献收藏为丰富。
该刊由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f4b重庆军医大学f5b和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f4b龙华大学f5b合并组成。主要栏目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自19年以来每年承办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人力资源培训班,为1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余名环保、能源和物流等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学校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高校。学校获批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全部通过教育部评估,其中3个项目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项目学生规模达0余人。学校获批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重点项目2项,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1项,入选“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和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联盟”。
整体造型上平下圆,外部规整、内部变化,产生觉上的愉悦;字母S的抽象形使人产生丰富联想,似鸟在理想的天空翱翔,如鱼在知识的海洋穿行。校徽造型富有上升态势,催人上进。
蓝色象征着理性与科技,灰色象征着苏州,整体觉效果和谐且淡雅,与学校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办学目标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