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的牛津大学毕业典礼
我亲历的牛津大学毕业典礼

我刚刚参加完英国牛津大学的毕业典礼,我的感觉是像一场在殿堂里举行的神圣的婚礼。
在一所落成于18年的可容纳数百人的谢尔登剧院(大学生创业团队)里,学生、院长、学监、校长和仪仗官身穿最终定型于十六世纪的服饰,按照可追溯至十二世纪后半叶甚至更早时期的仪式,参与毕业典礼。学生按学院(河北工程大学校历)分组,依学位等级分批,列坐于大堂中间,听仪仗官唱名,由各自院长引导,依次上前向学监和校长宣誓。校长宣布学生毕业并获得学位,学生行鞠躬礼或跪礼,循序离场,更换服饰以示学位变更。再全体由正门进入殿堂,行礼,正式离场。典礼全过程以拉丁语进行。当然,实际上只有副校长和仪仗官需要说话,学生只需要临时学会“Dofidem(青岛大学211吗)”的发音,并在院长的指引下使用。
需要注明的是,牛津的毕业典礼并不是全校统一进行的,而是分批进行。学生根据自己和亲友的时间牛津大学毕业上提前预订某日期的场次。如此学校则可以将需要参加典礼的毕业生分流,让每次规模约百名学生的典礼成为可能。否则以牛津大学那么大的学生规模,是不可能进行如此精致、庄重、典雅的毕业典礼的。
一场神圣、庄重、典雅、高端、洋气、上档次的毕业典礼,虽非必要,但它的确更能激发学生内心的骄傲、自豪、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一场以学生为中心的毕业典礼的确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期许、认可、尊重和熏陶。学子在四周宾客的瞩目下,在仪仗官、院长和校长的的主持和提引下,一丝不苟地被授予学位和祝福;而不是在观众席上,听别人替自己发表毕业感言。从而令这一次在学历上、身份上、精神上和自我认同的心态上的转变和升华来得更加彻底、更加明晰、更加切身。
还有一处细节我想提到的,是对毕业服颜色进行细致区分的传统。国内的毕业服也有颜分,但分类似乎不如牛津的细。在牛津,根据类不同的学位和专业,共有27种不同的毕业服颜色搭配。根据毕业手册的介绍,比起让典礼场面看起来华丽,更加深刻和重要的是颜色丰富性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含义。颜色的多样是一个标志,它寓意着对不同观点的宽容,以及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它代表各大学有责任确保这种“探索的自由”。
在我们的人生中,一场毕业典礼是仪式感大于实用性的经历,礼之于人,是一个抒发内心的诚心和虔敬的时空,同时见证和肯定我们的诚意和认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希望让婚礼神圣、喜庆,让葬礼沉重、肃穆。毕业典礼也是这样的一处应该充满诚与敬的所在,或许具体的形式如何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