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大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

第三十二届十佳女大学生专访朱德琪春暖花又开为梦济沧海

昆明理工大学统一身份认证平台2024-05-18耶鲁大学长春市老年大学

第三十二届十佳女大学生专访朱德琪春暖花又开为梦济沧海

   2020年以成绩苏州大学周庄校区转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连续两年获得大学怎么样学生学金,参与圣托马斯大学西班牙语交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专业学期交换;科创成绩突出,作为量子科技团队的核心成采访大学生+竞赛中斩获金;创新设计原创交互式唱学汉语APP,采访大学生+国际赛道铜与挑战杯上海市银;作为项目的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答辩人,带领团队获得电子商务三创赛特等。

   植根于对专业的热爱,她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在与伙伴们的创意和灵感的碰撞中,倍感希望与力量;于华师大肥沃的土壤中全面进步,终结出成功的果实;前方的道路上,她满怀希望,誓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从教育学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于朱德琪而言,做出这个选择是源于陶老师的一门课程。“陶老师的课程不仅限于讲授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还有大量的讨论和头脑风暴的环节,我们还去到了苏州,在江南水乡里切身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当时就萌生一种想法-对大学的看法很希望日后成为像陶老师一样的人”正是这些,让朱德琪鼓起了转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勇气,也坚定了日后成为一名中文教师、在国际舞台传播中华文化的信念。

   在跟朱德琪的交谈中,不难发觉她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热爱,她用“国际化”、“文艺”、“家国情怀”来形容自己的专业。谈到自己专业所学所用,朱德琪自信地说道:“我觉得我的专业充满着国际中文教育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有一群伙伴,比什么都浪漫。从大一开始,朱德琪就积极参与各项科创比采访大学生+、挑战杯、三创赛……在创意和灵感的碰撞中,她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每一次在双创大楼上讨论过的项目,一起抬头看过的星空,一起畅聊过的人生和未来,都是她在大学生涯里最难忘的记忆。朱德琪说每每想到这里,都倍感希望与力量。

   在学习科研方面,朱德琪通过做好计划来平衡学习和生活。对她来说,学习中最重要的多阅、多思考。她认为一定要把老师课堂里面推荐的书籍、论文都认真阅,整理自己对文献理解的笔记,只有靠长期的坚持、积累和感悟,才能有长足的提高。

   学习和科研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生活的核心是快乐。对于朱德琪而言,美食和音乐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课余生活,她常常自己动手烹饪美食,研究各种甜品的配方,从她的描述中不难听出美食和音乐带给她的快乐和满足。

   在谈及对华师大有什么样的印象时,朱德琪十分肯定华师大提供的充分的学习和发展资源,自己在学校、学院的帮助中也获得了许多创新和实践机遇。科创和论文导师俞老师、本科生导师成老师、辅导员杨老师、团委书记刘老师、科创导师潘老师、教务处葛老师和国际交流处曹老师等可贵的良师们,在科研方法传授、社会实践项目引领、科创项目孵化、国外交流等事务中给予了她大力支持与鼓励。在华师大的这段旅程让她生活能力有所提高,变得更加独立,同时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相比之前拥有了更高的自学的能力及自控能力。她说,这都离不开校园浓厚的学习及科研氛围。

   两次国际交换经历带给朱德琪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眼界的拓展。她告诉我们,英国本科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截然不同,它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除了老师讲授之外,更多地会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头脑风暴,分享不同的观点。这些都赋予了朱德琪更多成长的可能性,也让她意识到打破国家边界、共享知识与思想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谈及未来,朱德琪已然有了非常明确的发展目标-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成为一名中文老师,把中华文化传播到更多人心中。她希望能运用自身所学,响应的号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国文化响力,向世界展现更加立体全面的中国。

   “自信阳光”、“积极热情”是朱德琪同学给我的初印象,“勇于尝试”和“敢于突破”是她身上闪亮的特质,她有着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意识,且富有挑战竞争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朱德琪同学在九洲数密项目组中负责项目的答辩、运营以及一些其他业务。她平时善于吸取经验、并且可以耐心与认真地完成团队布置的任务,为产品的试点合作、落地和产业化以及团队取采访大学生+”、“三创赛”全国的苏州大学录取名次名做出了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