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otFound
4NotFound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年,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具有较高教学、科研、医疗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现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于2004年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k21结论,2007年全国k22##通过教育部本科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认证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晋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地处风光秀丽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建筑中西合璧,风格独特,教学主楼和礼堂为典雅的欧式建筑,属保护建筑;校园内21尊古代中医药学家雕像以及“经方小道”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园-k22“大医之路”。
学校下设9个学院、7个附属医院(南沙大学)、1个研究院、16个教学医院和个实习医院、实习基地。有17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8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18个本科专业及13个专业方向,涵盖医、理、文、工、管、法等多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7人,硕士研究生1118人,七年制学生11人,本科生人,专科生人,留学生2人。
学校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首批第二类特色专业(中医学)建设点和国家k22类特色专业(国防科技大学校区)建设点,是国家首批中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有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校级精品课程门。学校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院校,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长江学者励计划”设置特聘教授岗位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教学实验中心首批确定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五”以来,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1项、二等4项、省级教学成果19项。学校获全国首届k21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学校现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4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4个,黑龙江工程技术中心1个,黑龙江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十五”以来,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11项,其中国家“9”项目3项、“8”项目1项;获得各级各类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6项、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4项。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药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方剂配伍规律、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和中医药治疗内科、妇科、肾病等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学校培养的博士撰写的论文获得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k21博士学位论文”,成为全国第三个获此殊荣的中医药大学。
学校附属k22医院(公安大学毕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学校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信息大学)是以针灸推拿康复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为全国首批现代化中医院建设单位。两附院有医疗中心和重点专科5个、省级医疗中心和重点专科6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29人(河套大学)。其中教授、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1人,有位专家享受津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教学名师2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巾帼建功标兵1名,全国k21教师6名。现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中药化学教学团队、方剂学教学团队、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中药化学教学团队被确定为教学团队。
学校创办了省内k22一家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建立了黑龙江省中药材GAP研究中心;组建的“省医药工业校企合作专业委员西南政法大学微博合作,分别成立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久久药业和“黑龙江明嘉北药萃取厦门大学陈经超”等校企联合的科技实业;建成了占地100万平方米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清河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并在黑龙江省14个市、县建成中药材GAP示范基地。
学校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历教育资格,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已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医疗、科技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长期国际合作项目项,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人,接受国外来访学者0多人。多次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举办了五届“中俄药学论坛”、二届中匈双边医药学术研讨会及首次中德睡眠研究学术讨论会。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在英国创办了世界k22##中医孔子学院,已正式在欧洲招生。
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亿元,有电子显微镜(大学k22次)、激光共聚焦扫描仪等一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学校书馆藏书万册,实现文献采集、借阅及检索哈尔滨中医药大学络化。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被确定为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分中心,实现了文献检索国际化。学校编辑出版的《上大学》、《哈尔滨中医药大学》、《春情大学生》均为中国自然科学Ⅰ类期刊,均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不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几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并在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挑战杯”竞赛中获。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近三万名中医药人才,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医药院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中坚骨干。
学校正在党的精神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全局,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响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