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务实求是-河北农业大学质朴校训浸润学子
崇德务实求是-河北农业大学质朴校训浸润学子
“毕业以后,我肯定会想再回来看看这块石头。这几年天天见它,却没真正留意过,如今要离校了,突然想多看它几眼。”10月23日,河北农业大学东校区南门,大四学生蒋磊和她的两名同学在校训石前驻足讨论起来。“仔细一看,我发现校训石有两个落款,一个2002年,一个2012年。虽说接受过校训教育,我还真记不清校训的由来了。”蒋磊不好意思地说。
“2002年是百年校庆时确定校训的时间,2012年是邢台校友赠送校训石的时间。”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武宇清为河北农业大学校训了这个谜团。他说:“校训确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仅十几年,背后却是河北农大百年历史积淀。”曾经参与校训制定的河北农业大学党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军云则深有感触地表示,“崇德、务实、求是”的六字校训,是对学校百年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引领,是河北农大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本质精神。
河北农业大学前身为12年建校的直隶农务学堂,是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在教育部组织的建校百年论证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河北农业大学的历史,是一部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史;是一部爱国为民、兴校育才的奋斗史;是一部坚持“太行山道路”,弘扬“太行山精神”,培养德才兼备k21人才的探索实践史。
提起“太行山精神”,武宇清难掩骄傲。19年,河北农业大学组织40余名教师带领100余名学生奔赴太行山区。“捧着一颗心去,不带半根草来”,晚上睡觉没有床,师生们把苹果篓子扣过来架上块木板当成床。师生们把科技论文写在太行山区田地间,写到了农民的心坎上,给昔日贫困山村带去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宣部将师生们的精神肯定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
如今在河北农大东西校区,分别建有“太行山道路”碑廊和文化园,收藏了余块各地赠送的石碑。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石碑,是张北县德胜村村民送来的,上面写着:“十年前,种大田,仅够吃来没有钱……杨富存,技术带,教人错季种蔬菜,每亩收入几千块……”武宇清说:“石碑上是老乡们最质朴的语言,表达着最真挚的感情。学农业专业,就是不能怕吃苦。和农民打交道,就一定要朴实。‘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也是对‘太行山精神’的一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