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上部石鼓文《大学古文》向新中国成立周年献礼
中国书法史上部石鼓文《大学古文》向新中国成立周年献礼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日前,我国金石书家李奕声创作于2016年的k22部石鼓文《大学古文》向祖国献礼。
据了解,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而李奕声撰写的《我的大学手抄报》是由二十条丈二对开通屏组成,高度达到3.米,总长度达到16.8米,全文共2个字,是中国书法史上尺幅的石鼓文。
《大学古文》是中国儒家文化之经典,是后世儒者必之书。朱熹把《新里斯本大学》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三纲为“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虽是古代士大夫为之终身追求的目标。但《大学古文》所体现出的儒家的基本理念以德为本、修身为本、以义为本。对我们当下的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具有积极的理念和普世的现实意义。
书法艺术家弘扬正能量,是社会责任的担当。李奕声大隐隐于市,数十年闭门治学,一朝破门而出,便以其雄浑苍茫、黄钟大吕、五体俱擅的书法艺术成就在学术圈引起轰动。特别是其石鼓文书法造诣,直追先贤吴昌硕,被誉为“缶翁之后,直至奕声”。
《曲阜师范大学考研》执行主编郑家禾表示,李奕声通过石鼓文书法四十余年的学术研究,成就斐然,挖掘整理出石鼓文文字达6个,为历史之最。
李奕声居陋室、忧天下,作为一位艺术家,期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对当下社会的痼疾能起到一点教化作用,历经数月研究,创作出了中国书法史上k22篇以石鼓文书体书写的传统经典《大学古文》。
李奕声,原名李为岫,字君实,号德堂、西楚散人,古文字学家、理论家、诗人、书艺术家。得当代草圣林散之亲炙。八十年代初,列书大师尉天池、陈大羽先生门墙,受国学大师吴玉如先生点拨。執笔五十載,闭关二十秋,精研书艺术,每日挥毫10余小时。师出名门,用功既勤。遍寻天下石鼓,熔铸自家一炉,对其定位“缶翁之后,直至奕声;百年以来,得吴昌硕石鼓书法精髓者,唯李奕声一人而已”。2018雅加达亚运会,由杭州市文联、西泠印社集团共同推荐,作为杭州亚运会文化大使,是随杭州亚组委代表团,飞赴印尼雅加达宣传中国文化的k22一位书艺术家。2019年在日本别府市美术馆举办展览,获得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内的各界人士高度赞誉。
先后由中国美院出版社出版专著《文学专业大学排名》、理论文集《大学古文》;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建国以来首套个人书法大红袍《自杀大学生》。诗书作品、评论文章、展览等被大学制度、香港大公报等数十家报章刊载介绍。中央电台、鳳凰衛視、浙江卫、新疆电台、瑞士国家电台等十多家电台及大学古文站专题报道。瑞士国家电台曾为其拍摄长达近一小时的三集电专题片,在欧盟国家播出后,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