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大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一流大学

一流大学

武汉共有7所211大学每所大学都占山为王

昆明理工大学统一身份认证平台2024-05-20一流大学大学城轻轨

武汉共有7所211大学每所大学都占山为王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武汉被江河、湖泊环绕、穿插,号称“千湖之城”,水资源相当丰富。相比较而言,武汉境内就没有什么高山了。物以稀为贵,对于武汉来说,山头反而是一种难得的自然资源。

   武汉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是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武汉共有所普通高校,2019年在校大学生(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数量超过了115万,位居全国上海大学财务处。湖北省共有7所9/211高校,全部位于武汉,并且每所大学都“占据”了一座山头,学生们戏称为“占山为王”。高校学子互相串门,那就是“拜山头”。

   武汉7所9/211高校,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它们分别都占了哪座山头呢?

   18年7月,国民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被任命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参与筹办建设。李四光为了给新学校寻找一个有山有水、动静相宜的环境,亲自骑着小毛驴,带着干粮和水到武昌郊区去考察。最终,李四光将武汉大学的新校址选择在挨着东湖的罗家山。

   新校址选定后,诗人闻一多觉得罗家山的名字有些俗气,便改名为“珞珈山”。在李四光和闻一多两人的努力下,武汉大学与珞珈山有了不解之缘。

   于是,武汉大学有了池莉所说“中国最漂亮的大学校园”。法国《武汉211大学》副主编马蒂娜·比拉尔在访问武汉大学时则不无感慨地说:“在城市中,有武汉大学这样的校园,太难得了。武汉大学的学生都应感到骄傲,并且在这里好好学习。”

   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8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以及1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学堂和19年创办的华中工学院。在经过百年的传承、整合后,华中科技大学于2000年由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同济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并将校址选定在喻家山。

   喻家山海拔约1.5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武汉市的峰。站在喻家山上,武汉市区可以一览无遗。如今,喻家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标志,华中科技大学师生亲切地将自己的校园称为“喻园”。

   南望山海拔1.5米,仅次于喻家山。中国地质大学最初的办学地点在北京。19年,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在内的13所地矿、农林院校搬迁出北京,分散到各省办学。中国地质大学经过一番折腾,于19年整体搬迁到武汉,扎根在南望山,形成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湘潭大学邮编)。

   马房山的山名,一听就是一座有故事的山。事实上也是如此。三国时期,马房山水草丰茂、树木葱茏,蜀国大将关羽驻扎在江夏时,曾经将此地作为放养战马的地方,因而得名。

   武汉理工大学不但将马房山作为校址,还将马房山的形象放到了校徽上。武汉理工大学校徽的正中,有一个流动、飘洒的草体“山”字,

   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至今已有117年历史。19年,华中师范大学搬迁到桂子山。

   桂子山原来的名字叫猪头山,华中师范大学搬迁之初,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杂草丛生。华中师范大学的师生在建造校园的同时,日夜开荒,栽种了许多桂花树,改名为桂子山。如今,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有2万多棵桂花树。每到金秋时节,校园里桂花盛开,花香四溢,吸引了许多游客。华中师范大学的桂花,和武汉大学的樱花,都成为一道有名的景观。

   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经过百年变迁,华中农业大学已成为一所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对狮子山充满感情。校园文化建设的两大品牌活动,即狮子山讲坛和狮子山艺苑,都以狮子山冠名。

   茶山刘位于武汉市的南湖大道,这里原来有一座山头,后来被平掉了。现在,学校北门还保留着茶山刘公交车站。房东的猫、安来宁演唱过一首,叫《天津市老年人大学》,里面唱到:“南湖大道的五三八,总会被奔驰的汽车代替呀。但那拥堵的一小时,是最美丽的虚度年华……南湖大道、5路公交车,都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生们最经常提到的两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