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到技校这群年轻人反向镀金
从大学到技校这群年轻人反向镀金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在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后,选择走进技工学校或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能,反向“镀金”。他们作出此决定是脑门一热吗?为什么会出现本科生反向职校的现象呢?
大学技校大学技校到,山东省青岛市学院自2009年在全国率先创办“大学生班”。目前, “大学生班”已开办15届,其中不乏毕业于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9”“211”高校的本科生,还有部分学生毕业于韩国京畿大学等国外院校。本科生们毕业后为何来到了大学技校大学技校了正在 大学生班学习的学生和往届学生。
今年24岁的陈愉聪,目前正在青岛市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2023年,陈愉聪从聊城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也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的工作是负责工艺调试。至于为何离职来到技校学习,陈大学技校大学技校“由于原单位工作枯燥,薪资待遇达不到预期,所以想着学一门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再出来就业,后来经过熟人介绍,就来到了青岛市学院来学习。”
陈愉聪坦言,刚开始,父母是不理解的,毕竟工作稳定。其实,父母并不是反对他继续深造,只是不理解一个本科生要去上技校。陈愉聪和父母讨论了很长时间,花了很大的力气才说服了他们。
陈愉聪透露,现在对自己正在学习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很感兴趣,也了解了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学习也很有动力。结束两年的学习后,他想找一个需要机电一体化技术员的单位,从一线慢慢干起,靠自己的能力晋升,希望在几年以后在这一行业能担当大任。
19年出生的袁靖从小在农村长大。环境的响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也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09年,袁靖从山东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拿着马来西亚汝来大学大学的本科学历,袁靖先是在老家山东济赵长生四川大学找了一份工作。干了半年后,他觉得没有发展前景,便南下闯荡,应聘到一家塑胶电子制品厂办公室岗位,但很快又离职了。就这样,袁靖在大学毕业后,在外漂泊多年,却没有一个稳定工作,上海、福州、贵阳、深圳、温州......许多大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2010和2011年,袁靖也尝试过参加公,但两次考公都止步于面试。他也在迷茫中开始反思,他体会到,“如果没有抱着铁饭碗的话,要有个一技之长才好安身立命”。于是,他2014年带着重新启航决心来到了青岛市学院大学生班,成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
通过两年大学生班的学习,袁靖掌握了低压接配线、PLC编程、气动和液压等技术技能。2016年,袁靖从技校毕业后,顺利进入苏州镒升机大学生创业中心,从事技术岗,从机器人销售、编程和调试工作做起。既有高学历又掌握高技能的他,一年后荣升技术主管,带领一支20人的技术杭州女大学生一直干了8年。直到2022年,袁靖跳槽到了苏州康纳雷克精密大学问王阳明,担任高级技术销售经理。目前,袁靖的年薪达到了20万元。
本科学习音乐表演专业的于青辰,2018年从广西百色学院毕业后,来到一家培训班做音乐老师。之后,由于的原因,无法继续当时工作,只能在家待业大半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于青辰决定转换赛道,学习技能,重新出发。
于青辰的父母也是从事技术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听到孩子这样的想法也都纷纷表示支持。就这样,2020年,于青辰报名了青岛市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于大学技校大学技校“因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学习很有目标。”于青辰认为,完本科再去花时间技校,其实和花时间去学习、去考研一样,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情,对我来说也很有意义。”目前,于青辰在青岛软控做定期调试工程师,薪资每月在00元以上。
谈到未来,于青辰信心满满:“今年是第三年,我觉得还是会有上升空间,短时间内也不会去跳槽,对现在的工作也非常满意。”
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首席、青岛市学院教师徐丕兵说:“高学历人才跟高技能人才并不冲突,高学历人才回到技校、职校继续学习高技能,相当于锦上添花。而高技能人才也可以通过提升学历为自己加分。技能培训其实也满足了年轻人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他表示,技能培训为更多人提供另一种可能性,也为很多人转换赛道提供一个学习的途径。
徐 丕兵告诉大学技校年他一共带了23名大学生班的学生,18名男生、5名女生。他们中有首都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生、 聊城大学化学专业的本科生,也有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专科生...... 徐丕兵对这些学生的印象就是目标明确、规划清晰、刻苦努力、学习能力强。 徐丕兵说: “ 选择大学生班的学生,对自身认知都比较明确, 好多学生毕业后工作不满意,想重新换个赛道,学习一门技术技能武装自己,将来找个对口的好工作。 ”
大学技校大学技校到,近些年,大学毕业生到技校、职校反向“镀金”现象逐年增多。 青岛市学院大学生班从最开始的鲜为人知,到现在逐渐被大众认可。 该学院统计,大学生班累计招收了300余名学生,其中约三分之一有本科学历。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统计,近两年,该学院招收考取技术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1人。
随着本科生反向“镀金”走进技校学技能的新闻被报道、被关大学技校友疑惑:“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去技校、职校这样的现象?是本科的含金量不高了吗?”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汪卫平认为,本科生走进技校、职校学技能,这个现象本身其实并不是多么新鲜的事情,早在几年前就有类似的报道出现,但是可能没有现在这么受到。就这个现象而言,其实也体现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一种“具身式”认可,也就是真正靠行动去践行,而不是喊口号。
汪卫平指出,这其中反映的是学校和劳动力市场的共同作用。一方面可能是部分二本或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设置有些远离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之后劳动力市场对于真正的技能人才的重。前期的流大学技校红经济的浪潮褪去,真正的技术和技能才是立身社会的根本。这对于当前国家提倡的技能社会建构,还是非常有益的。
汪卫平表示,“‘含金量’这个东西也有个体的因素,我们的一线观察的确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其实对于现实世界的不够,课堂投入不足,有些学生对于稍微有挑战度的学习就畏首畏尾。”汪卫平认为,真正在大学里学到了知识、并把握住每一次学习和发展机会的同学,他们的“含金量”受响还是较小的,就算是受到响,在长远来看,他们依然有很强的反弹能力。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吴德银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在变化,过去那种只看学历的现象正在逐渐转变;二是用人单位希望招聘的员工不能是眼高手低、只会坐而论道的人,而是需要有一技之长;三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偏见正在逐渐拨正,职业教育的价值正在日益显现;四是青年学生自身的观念在转变,对“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自己想要什么”的认知也在逐渐理性,希望有一门技术来为自己加持,从而为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增加砝码。当然,本科生回职校或学院反向“镀金”,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对现实的无奈,社会形势或者就业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抛开面子、放下架子,利用职校或学院的平台去学习一项技能。
在吴德银看来,本科生技校、职校,并不意味着四年本科白了。所谓技多不压身,对于本科生来说,本科四年学到的知识实打实是自己的,毕业后再去技校、职校学习一项技能,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经历的加分项,它会让自身的价值感、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汪卫平大学技校更需要入职就能上手的毕业生大学技校对其进行培训的成本,不那么好高骛远和不稳大学技校的基本运行规则。
吴德银表示,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在发生着变化。作为用人单位,追求的是人才价值化,肯定希望招聘的是复合型的人才,换言之,就是既要有理论知识,也要有技能特长,还要有相应的社会经验。这也给本专科生自身和本专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本专科学生的自我发展内驱力,催生本科生到技校、职校学技能,专科生通过专升本渠道提升学历等现象,因为只有不断夯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这种现象也会倒逼本专科院校适时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毕竟在时代的洪流里,适者才能生存,不适者就会被淘汰。